三好良民的印象中,纹身是黑社会刻在身上的投名状,像下面图片一样或者是放浪不羁的朋克用以自虐的方式。所以常规逻辑中,纹身的人都应该敬而远之,他们都不正常,非坏即变态。但其实不然,或许你能接受这样的纹身呢。
古代来说,除了“岳母刺字”,刺青是作为一种刑罚存在的,林冲被发配沧州时脸上就印了一个“罪”字。
深受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观念影响的中国,纹身这种改造身体的事儿向来只是一小众人的专利,社会接受程度比较低,甚至有纹身的人是不允许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。
很多人追求刺青文化,已经越过了为标榜不同而纹身的肤浅层次,至少可以说每一个纹身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。而且他们已经找到了纹身背后合理化的意义所在:寓意、纪念、励志、美容、艺术……
纹身带来的那种刺痛感,恰是人们用以救赎或铭刻所最中意的方式,同时留下警醒的永久印记。鉴于生命历程中的酸甜苦辣,那些身无分“纹”的小伙伴们,内心也隐隐有一种“纹点东西”的冲动,但正如大多数人好奇的那样,纹身到底是咋一回事儿呢,据说失败的纹身毁一生呢(纹身师你还好吗?)
纹身原理其实并不复杂,简单说就是针枪在你身上哒哒哒,相当于带有彩墨的针刺破皮肤以后,注入颜料,跟被蚊子叮咬是一个道理——除了痛感。基本像这样
很多人好奇的是颜色为什么会留在里面,这得“归功”于身体的免疫系统。正常情况下,被破坏的组织细胞,都会被吞噬清理掉,极力恢复原状,但墨水本身由于颗粒粒子较大,最后得以幸免下来,留在了真皮层。
纹身师从早期只用针,到粗糙的纹身机械,再到现代化普遍使用的纹身枪,技术工具的变革性并不大,程序几乎也一直是绘图、确定轮廓、纹身上色。虽然性能在不断加强,精确度也在提升,但纹过的人都知道,不能很快成型收工,反复的过程很痛苦。
按现在技术来讲,很多程序其实都完全可以整合到一起,比如还真出现过编程式纹身机的概念,类似于3D打印原理,事先编好程序,在身上一扫,简直是立等可取的效果。虽然这是饿死纹身师的节奏,并且这种“工业”的感觉会大大弱化纹身的艺术性,但诚然是一种趋势与需求。
有趣的是,纹身技术不求助于科技,但科技却主动找上了纹身。那些想把皮肤当作显示屏的大神,发明了电子墨水,结合纹身图案贴在人体表面,形成一段超薄人体电路。通过智能手机可随意更换纹身的同时,“人体显示屏”的玩法也足够眩晕众人的了。
有人把这种设计称作科技纹身,它的本质是科技,顺带了纹身效果。目前有很多人在研究如何利用可穿戴设备的概念,以纹身的形式延展人类更多的功能,此前就有一项贴在喉咙上的微型话筒成为专利。
值得展望的是,越来越多的人能接受纹身,而这个领域的“科技范”还不是很浓,极客们尚有很大空间施展拳脚,让纹身变得轻而易举,相信到时候没人会甘愿默默无“纹”吧!